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,有關單位:
現將《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工作方案》印發給你們,請結合實際,認真抓好貫徹落實。
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
2023年5月5日
(此件公開發布)
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工作方案
根據《山東半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規劃(2022-2025年)》《山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(2022-2025年)》等文件要求,為深入實施“工賦山東”專項行動,進一步健全我省工業互聯網平臺“省級平臺-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-國家級‘雙跨’平臺”梯次培優體系,更好支撐制造業數字化轉型,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總體要求
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落實省委、省政府關于創新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決策部署,錨定“走在前、開新局”,以打造全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為牽引,以推動平臺大規模參與監測為重點,堅持“以評測促發展、以培優提能級”雙向發力,推動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能力、服務水平明顯提升。到2025年,累計培育省級重點平臺300家以上、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40家以上、國家級“雙跨”平臺5個左右,多層次、系統性平臺體系初步建成,引領工業互聯網發展邁向更深程度、更廣范圍、更高水平。
二、重點任務
(一)建立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庫
1.設置分類分級梯次。平臺培優庫設置國家級平臺、省級重點平臺和省級儲備平臺三個梯度。省級重點平臺和省級儲備平臺劃分特色型、專業型、綜合型三個類別,對于省級重點平臺,在分類基礎上,按照平臺成熟度,每一類設置一級、二級、三級,其中三級為最高級別。
2.確定培育培優路徑。省級儲備平臺可向上申報省級重點平臺,評審時予以優先考慮。省級重點平臺中特色型和專業型平臺可向上申報綜合型平臺。對成熟度達到三級的省級重點平臺,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“雙跨”平臺或特色專業型平臺。
3.制定平臺遴選標準。聚焦平臺基礎能力、服務能力、應用方向、網絡安全等維度,參照國家級“雙跨”平臺、特色專業型平臺遴選辦法,突出平臺賦能應用成效,進一步完善省級平臺遴選標準,作為平臺評審、評價依據。
4.推進平臺擇優入庫。將已獲評省級及以上平臺全部納入平臺培優庫,包括4個國家級“雙跨”平臺、2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和155個省級重點平臺(附件2)。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平臺入庫申報工作,按照省級重點平臺遴選標準,對申報平臺開展平臺評審,根據評審結果擇優確定為省級重點平臺,其他視情況納入培優庫,作為省級儲備平臺。
5.實施平臺動態管理。定期監測平臺培育和應用情況,對發展成效不明顯、培育進展停滯的平臺予以提醒,對不再滿足省級平臺遴選標準的予以清退。省級重點平臺的認定有效期為三年,到期后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組織復核。有效期內的省級重點平臺,若發生更名、合并、重組、跨省遷移等與遴選標準有關的重大變化,需在3個月內報告。若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或嚴重失信、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為,直接清退。
(二)開展平臺監測評價
1.搭建平臺監測系統。編制山東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字典,圍繞標志性產業鏈發展、數字化轉型等重點工作構建指標體系,形成重點要素清單。對平臺持續動態監測,監測獲得的工業APP數量、連接設備數量、服務企業數量、解決方案數量等核心要素,作為推薦申報國家級平臺的參考采信依據。
2.建設成效評價系統。基于接入系統的平臺運行數據,開展跨行業跨區域數據聯動分析,構建成效評價指數體系,開展動態評價并進行“數字畫像”,形成可視化培育成效,直觀展示平臺企業各項指標發展情況。
3.開展重點平臺評價。對于國家級平臺、省級重點平臺,每年定期開展平臺評價,對平臺的基礎能力、服務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行成熟度評估,評價結果作為激勵獎勵、平臺分級等評定依據。
(三)強化分類分級培優
1.加大財政政策引導。按照省級財政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政策要求,對省級及以上重點平臺進行全面評價,對主營業務收入、工業設備連接數、用戶及開發者數、服務中小企業數等指標綜合排名靠前的平臺,省級財政按政策標準給予資金獎補。
2.分類分級對標培優。遴選一批基礎能力強、發展成效好、經驗可推廣的專業型、特色型省級平臺作為標桿,組織同類別、同行業平臺看樣學樣、加強合作交流,共享平臺優質資源,促進共同提高;對于不同類別、不同行業的省級平臺,組織向國家級“雙跨”平臺、特色專業型平臺對標學習,找準平臺發展方向,提升平臺發展水平。
3.瞄準弱項精準培優。依托平臺監測系統,探索測算平臺發展指數等,找準制約平臺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難題,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診斷評估,針對性給出意見建議,助力平臺加快補齊發展短板。推動同類平臺找問題、補弱項、揚優勢,全面提升各類各級平臺建設水平。
4.支持提升發展能級。推動平臺深入參與“工賦山東”活動,聯合舉辦峰會論壇、場景反向路演、供需牽手對接、工業互聯網“一體化”進園區等活動,加快平臺應用推廣。定期發布工業互聯網場景需求,引導平臺豐富產品供給,開發輕量化的應用服務、研制易部署的解決方案,為大規模企業應用提供多元化產品。
5.培樹一批標桿示范。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“十佳”評選工作,通過平臺監測系統,評選十佳領軍平臺、十佳新銳平臺、十佳工業互聯網APP等。重點關注發展潛力大、特色優勢明顯的省級重點平臺,積極幫助開拓市場、推廣應用,對于成熟度達到三級的省級重點平臺,支持爭創國家級平臺。
6.鼓勵創新推廣模式。圍繞平臺化設計、智能化制造、個性化定制、網絡化協同、服務化延伸、數字化管理,推動平臺聯合應用企業打造“平臺+新技術、+新模式、+新場景”解決方案。鼓勵平臺探索前期免費或者較少收費,后期按收益比例分成的推廣模式,提升平臺應用粘性和市場開拓能力。
三、保障措施
(一)健全推進機制。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統籌推進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工作,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要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,形成平臺培優工作合力。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,集聚相關科研院所、行業協會、專家智庫等優質服務資源,構建多方參與的平臺培優體系。
(二)加大支持力度。加強政府財政專項資金使用,引導金融機構開發“工賦貸”等專屬產品,加大對優質平臺的支持力度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創新財政支持方式,做好平臺培育儲備,推動重點平臺項目落地實施,爭創更多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平臺。
(三)加強宣傳引導。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培優列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、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重點工作,加強政策解讀,宣傳推廣典型經驗、做法,持續擴大知曉率、影響力、落地性,激發平臺企業發展動力,推動更多平臺入庫培優。